489808d2t73b68b0b7703&690.jpg

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489808d20100iq4r.html

 

前些日子,應了北京SOSH小報總編李楠公主的稿邀,和內地幾位文友,一起把這個世界搞明白,公主說這次小報主題源自於劉震云一說,這次小報邀了各地豪傑一起來搞搞明白,我覺得真的挺有意思,於是乎,我把文章轉貼過來和俺的天使們分享,讓大家一邊陪月亮散步,一邊把世界搞明白,順便把小報的連結也貼上,其中劉大師和其他文友的作品也都在其內,都挺好看的,有空大家逛逛去。天熱了,讀讀文學,消消暑,心中好不涼快,大家可要照顧好自己喔!

  

2010年第三期《我想把这个世界搞明白!》——戮力冲刺

我不说红尘扰攘一切虚幻

重点是,玩着这些好玩的人生按钮时

那背后究竟要接受与传达着

什么样的信息呢 

 

每個人,來到這個世界,彷彿都有一種很特別的使命。

如果稍稍留意,大家泰半以職業或工作來歸類每一個人的屬性,於是你是醫生、我是老師、他是商人等等的邏輯概念便這麼根深蒂固地存在每一個人的心中。

所以大多數的人,一說到「生存使命」的時候,就自然而然地聯想到他所處的職業環境和工作項目,幾乎沒有人懷疑,其實「使命」或許跟這些「工作」並沒有直接的關連。

戳穿了這個觀念,對現代思考逐漸僵化的文明人來說,或許有點爆炸性,但我還是不得不說,我們生活中有太多的痛苦便來自這樣的「理所當然」而毫不自知。其實「工作」就是「工作」,就像「電視機」就是「電視機」,它是負責來播放「節目內容」的一個媒介,而不是「使命」的主體。它,只是一個載體,一種表現生命的特別形式與傳達某種信息的媒介工具。

所以,或許我們應該稍稍鬆一口氣,在我們日日夜夜鑽營著特殊才能與出彩表現的當口,是不是應該稍稍停下腳步來,想想,這麼戮力衝刺,究竟所為何來?

人類的文明發展很有趣,每個人口中所談的努力,泰半跟「競爭」直接劃上等號,一般人的理解概念裡,努力便等於競爭,而成功便等於在每一場競爭中拿到第一,但如果,我們真的靜下心來想想,這樣的價值邏輯放在人生的平台上,對嗎!?

我在台灣長期從事整合藝術的創作,這是一個很概念性的創作模式,最大的重點在於創作時的態度,而不是最後所呈現出來的作品形式,所以很難簡單地把他說清楚,有許多朋友會把它跟多媒體藝術放在一起討論,每每碰到這樣的誤解,我雖百般無奈,但也欣然接受,不是嗎?人類的價值與分析,總是以看似最終的「結果」來推論,並且一廂情願地。

我後來在大學開課,開的就是「數位媒介與整合藝術概論」,每個學期一開始,我總是會趕學生,我總是想盡辦法恐嚇他們,告訴他們,上了這堂課必須做好萬全的心理準備,要開始打破自己長期以來慣有思考模式,如果還沒有準備好的同學,快快退選吧!但很奇妙,每個學期我總還是得和七八十個青春的小惡魔相處一起。

課程裡,我不講數位,那可怕的科學運算,不是這些孩子們可以吞得下去的,而藝術形式的基本概念與認知,在每週的作業裡,強迫他們上網去搜尋與整理,然後,上課便開始聊天,開始讓孩子們體驗自己其實只不過是一個宇宙訊息的媒介而已,數位是一種操作這個身體媒介的延伸概念,而每種藝術形式不過是「溝通」的方法。

很抽象,但孩子們聽的津津有味,我滿足了他們想對抗整個社會僵化架構的叛逆慾望,開始鼓勵他們反覆地思考「自己」這個傳導媒介,然後我小小的心願與目的便有了些許進展。

課堂上,我總是篤定與同學門分享,說:「創意來自改變慣性,而改變慣性的過程,便可以看見真正的自己!」而事實上這些話,我除了說給同學聽之外,也同樣說給自己聽。

每個人都容易陷在一種集體的價值觀中去追求自己的在價值感,但忽略了那個「集體」其實還是自己所選擇詮釋出來的幻象。

我喜歡孔老夫子說的一句話:「德不孤,必有鄰」。這是我鼓勵學生們好好擁抱自己時的最大支撐,我們不敢當自己,有時候只是因為我們害怕孤獨,害怕被孤立,所以孔子一早就說,不怕不怕,只要我們有了自己的德行,就不怕沒有追隨我們的人了。

我記得十年前,我曾經在台灣做了一場大型的國際跨界展演,有個從西班牙回來的畫家,很挑釁地跟我辯論,她說:「永智,在你的作品中,我們都不見了!」

我當時笑了笑,糾正了她幾個觀念並反問了她一個問題,我說:「第一,它不是我的作品,它是我們的作品,第二,我們都一直在那裡,不然這個作品無法完成,最後,我想請教你,為什麼我們要被看見?」

藝術創作的專業訓練中,特別是搞視覺藝術的朋友,總是被冠以「獨立」完成的專業期許,排他性很高,很多藝術家,都迷戀在搞文學浪漫主義傳統下的「特別」,總是讚嘆著那些能吸引眼球的創世之舉,然後嚮往自己在這個結果中被看見了,被崇拜了,最後被經濟與政治面向很巧妙地完成了「藝術家」的高峰形象,然後作品呢?通常是沒有人再去討論了。

大家似乎都忘了,每一件作品真正的目的,是一種宇宙信息的傳達與生命能量的分享。

然而,我提出這樣觀點,並不是要批判權力!

因為那些隱遁在政治與經濟背後的龐大權力,的確很迷人,尤其當一個藝術家被看見了,等於同時擁有了這兩大權力,等於在競技場上拔到了頭籌,所以被看見,意謂著,將有更多的人可以透過你的作品來理解這個宇宙的無形能量,但大家真的都忽略了,特別在追逐「被看見」的過程是那麼地繁複又辛苦,所以,很多藝術家花了一輩子的力氣,去想盡辦法讓別人看見自己,到頭來卻忘了當初藝術創作的美麗初衷。

為什麼創作?我總是說,創作是為了找到自己,但許多人,卻在創作的過程中徹底迷失了自己。

我還記得當時,我告訴那位畫家一句話,我說:「如果有一種方法,省去了追逐我們「被看見」的力氣,而只們要我各退一小步,手牽手,就能夠讓更多人領略到我們作品中的感動,分享到更多的美麗,你願不願意試試看?」

然後,她看了看我,什麼也不再多說地把背包一甩,帥氣地丟了一句話:「明天開會還在老地方嗎?」我於是點點頭。

或許,藝術家的覺醒總是敏感而迅速的,那次的經驗,讓我篤定了每個人的「使命」,不該只是漂浮在表象中的形式而已,我們終其一生,尋尋覓覓,肩負著的那個使命,或許就是深藏在我們心底,最欲與人共享的「感動能量」,然後,我們透過各種角色的扮演,一如藝術家運用各種不同的藝術形式來一點一點地傳達與釋放。

這個世界繁花盛開,逐名追利,處處漾盪著人性中激烈的渴盼與熱情,只是但凡為人,誰又不貪玩呢?所以,我不說紅塵擾攘一切虛幻,重點是,玩著這些好玩的人生按鈕時,那背後究竟要接受與傳達著什麼樣的信息呢?

我想,能搞明白這點了,也差不多算是可以搞明白這個世界了吧!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ungchi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