戀之初語(摘自《想愛的巴黎時光》)

你曾被下過符咒嗎?

如果你說沒有,那麼我一定得提醒你,你不過是忘記了,忘記了那個十三歲的初春午後,那滿腦子鼓脹著青春情慾的當口,如此巧合地遇上了她,然後,茶不思飯不想,然後,你發現除了她以外,全世界和你的距離都是如此的遙遠,一切都是那麼地不真實與無法掌控…。

是的,就是這一道符咒,我稱之為「暗戀」,那個關於悲劇的必然宿命。

沒有這個過程,人,其實很難長大,但是一旦戀眷了起來,彷彿又立刻掉進那無窮循環的符咒世界裡難以自拔。

之於愛,我們熱切渴盼,卻又極度恐懼,我們害怕因此而失去自由,但又渴望被愛慾牢牢地綑綁住。

悲喜人間,所有的故事總圍著這個輕描淡寫的字眼兒繞著,沒完沒了,從前世到今生,從現在到未來,那一串串怎麼也搬演不完的倉皇失措與忐忑難安,便這麼荒謬地和所謂的甜蜜想像交融持續著…。

真的,活著,就難以自外於愛情,因為,我們誰都逃不開這個美麗的騙局。

愛情,不是唯一,但少了愛情,卻永遠不懂什麼是唯一。

 

這一段文字,摘錄自2004年出版的那本有關愛之絮語的書裡,這一年多除了鑽研療癒音樂外,也開始接受個案諮詢,也為不少的個案進行催眠施治,前陣子剛參與完一場別開生面的「天天練愛」法會,恰恰遇上了老朋友兩性作家咖啡因,為了「天天戀愛」CD專輯的文案,深刻地害她又討論起好多關於愛情的話題,上週,把咖啡因送我的一本她的新作「戀愛笨蛋應援團」讀完,舒了口氣,這個小姑娘現在嫁為人婦,也真長大了,許多網友的問題,她的回答都很精準也很過癮。

乍然想起,這一年來找我的個案們,其實大多也都是為了感情的問題而來的,身為一個治療師,我總是旁觀者清,總能在最恰當的時候,提供出一些有用的方法來為個案解套,打開心結,哈,也真的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時候修成正果的,想想,上一次好好檢閱自己的「愛情」課題,已經是七年前,於是翻出了這本舊作,重新讀過,發現自己的筆下,有好些感覺都顯得陌生!

但,無可諱言,那都是自己,那個曾經風花曾經雪月的生命軌跡,畢竟都是這麼真切地走過了一回又一回。

迷悟之間,倒不知該如何定論,我倒是突發奇想地,想透過一個現在的自己和那個過去的自己,來一場全新的對話,那個曾經以為篤定無疑的觀點,如今還堅持了多少?

愛是需要練習的,當然前提是要先看見愛,才能開始練習的第一步。

而書中那一句「是的,就是這一道符咒,我稱之為「暗戀」,那個關於悲劇的必然宿命。」的看見方法,我不得不說,那全屬於青春年少,最最純粹的煩惱進行式,我才驚覺,七年前的反芻,原來是在為自己的青春歲月打包。

如今,更多的成年人所面臨的煩惱,早已與暗戀無涉,而是在多角的投射對象上衍生出各色的問題,暗戀屬於青春時期情慾的壓抑,那種想愛而不敢愛的怯弱來自於無法確認自己存在價值的苦悶,而成年後的第二波愛情問題,卻是被扭曲了自我存在價值後,另一種勢力的反撲。

劈腿也好,外遇也好,生活中總是層出不窮地上演著,面對愛情的話題,我其實從不論對錯的,因為有時候人與人之間,愛了就是愛了,不愛了就是不愛了,但最難的是,大部分的人,其實連自己愛還是不愛都無法確定…有些人嘴裡說愛心裡不愛,有些人心裡愛但嘴上卻從不說愛,又或者,很多人對「愛」的定義,今天改明天變的,完全跟著現實的條件與情緒上上下下,又或者,很多被制約很深的人,愛上的全是對象背後所帶來的那一大串社會的功能與方便性。

當然,這些戲碼都只是表象症狀而已,當醫生們齊聚討論症狀時,目的只是想要尋找的真正的肇病原因,如果看見了誰的身上長了腫瘤,然後不斷地去討論這個腫瘤該不該出現在這個地方的問題,其實於事無補,那樣的反應,只是反應出病人在面對疾病束手無策的恐懼而已,所以,停止責怪吧,當我們面對愛情生變的時候。那實在會消耗我們太多修補我們自己痊癒的能量。

所以,我們大膽假設,暗戀的痛苦泰半來自於青春式的情慾壓抑,而當我們的戀人不再愛我們時,又或者她(他)同時又再多愛著一個人的時候,我們又是為了什麼而痛苦呢?

我想,這的確值得我們好好地去想一想這段關係病了的真正原因,或許真正想逃的其實是我們自己,那也未可知哪!

我總想說,讓我們為我們自己的疾病負起全部的責任吧!不管這個病出現在哪裡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ungchi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