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天的世博園要找角度看,不然你可能會被如大海般的人潮給嚇壞,我去的那幾天,趕著世博的尾巴,週六湧入了一百零三萬人,想到就嚇死了,過兩天還下了雨,然後汗水、雨水加上淚水(排隊排瘋了的),那可怖的景觀,大家應該想像的到吧!
當然,我去的那幾天,人數還好,而且豔陽高照,雖然低頭看還是萬頭鑽動,但整個移動起來還算順暢。
所以我拍照,往上拍,世博園裡,各色建築很讓人興奮,但怎麼看起來跟科幻都離不開關係。
還好,我在星球間來去很久了,尚不會太過驚訝。
上面這張照片,矗在香港館和澳門館旁邊的巨型雕塑,除了是外星人,誰還能告訴我他是什麼東西?
對照澳門那隻可愛的小白兔,會不會有種外星人要侵略地球人的感覺,正要準備吃掉小白兔~~~
哈,再添一張,近點兒看,這詭譎的雕塑,懶得問是誰的作品了,因為突梯的視覺效果已經完全成功了。
不過,看著,這天空還是很美的! 轉過頭去看,就能看見相當有中國傳統味道的中國館了,藍色的天空配上鮮紅的建築構造,挺有那麼點中國洋洋大國的氣勢。但在上海放這麼北京味兒的東西,呵呵,好像也隱隱帶了點衝突感。知道緣故的人,不妨與我會心一笑唄!呵。
那天我們很幸運,搭上了世博的公務小車,於是可以快速地逛了逛整個世博園,一路上,很有不同的感受,我後來再看見一排排的小車車,趕緊拍下來,以資紀念。
下了車,我們先去了一趟非洲館,然後便一路朝著歐洲館的方向逛出來了。觸目看見的就是一叢藤編大草廬,那是西班牙館。看到可怕的人潮了吧!擠的。
這張看起來舒服一點,有些意境,聽說這藤盧的素材,來自山東,每一片都是手工編織的,現場看起來的質感很壯觀,只可惜我也沒拍下好的角度,說實話,用幾天去看世博,大半時間都得趕著進進出出的,所以能不能拍到好作品,全只能看運氣了。
穿過去,我們便正式開展進館參觀的路線。我也稍稍喘了口氣,看見了安靜的法國館一隅。
法國館的外觀,雖不甚稀奇,但交錯的線條,總還是讓我駐足凝望了片刻。
我喜歡他的鏤空感,那裡面充滿了很多的想像,不知為何,可能是中了法國時尚品牌的毒太深,抬頭看著這個鏤空建築,我老聯想著LV兩個字的交錯圖騰。
法國館的斜對面是德國館,也是這次世博園我最愛的展館之一,也不知為何,明明個性很不德國的,但就莫名地被德國館裡的諸多細節給打動,你看這個外觀,感覺起來起碼是比較細心的外星飛碟之一。館內的介紹,下次會一一分享,先不急著囉唆。
下面是像一隻刺蝟的英國館,好朋友說,就看看外觀吧,裡面的內容,太過蒼白,這形容,讓我瞬間有點辛酸,因此特地多看了幾眼這又像頂毛帽子又像隻刺蝟的蒼白英國館,當然,我沒進去。這個角度是站在荷蘭館的一個露台上,眺望下來的,感覺又像個蛋糕。
也許是因為蕭邦吧~我對波蘭館特別有感情,但大家似乎都不想進去,哈,這鏤刻的牆面以及歪斜的建築外型,線條的運動性很好,我喜歡他的牆面顏色,略帶溫潤的質感,綜合掉了一些銳利的建築線條,就像冰冷剛硬的臉孔上,卻能看到一絲絲溫暖的笑意,我來來回回看了好幾眼,發現他就緊挨著德國館邊上,但兩者性格還真是大不同啊。
如果可能,這個時候,你一定找一下,聽聽蕭邦的《平靜的行板與華麗的大波蘭舞曲 op.22》(我寫錯了,還好馥瑛特別提了一下,趕快改過來,連結有音樂,但是魯賓斯坦彈的版本,也很好聽!哈。),推薦米開蘭傑利的演奏會版本,視覺與聽覺加總起來,感覺很優。
放一張,站在瑞士館前很遺憾的照片,我一開始就吵著要坐那個纜車,結果人實在太多太多,就一直輪不上我們,唉唉。殘念。
那瑞士館在建築外,套上了個鐵網,哈 扣滿了紅色的扣子,現場看起來很有味道,但不知怎地,我怎麼拍都拍不出那種感覺,不曉得是不是因為沒坐上纜車,所以懷恨在心,因此下意識就拍得七零八落的。
這張算是我勉強地用PHTOSHOP 切出了一個稍稍像樣的瑞士館,就看看唄!那朵花,與我無緣!
哈 這集介紹到這裡,先帶大家看看白天的世博園,幾處挺有特色的建築外觀。後集待續,哈,我這私人八卦式的隨性介紹,希望大家還喜歡,完全無責任批評與聯想。自在享受著呢!